为进一步落实我校《关于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》(华南农办〔2025〕1号)和《关于开展2025年度常态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》,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,推动我校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,我院开展了主题为“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——深入学习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”的专题学习活动。
本届论坛于3月22日—23日在北京举办,包括主旨报告、教指委论坛、专题论坛、专题活动四个部分,旨在共商全球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,共绘教育强国建设发展图景。我院教师通过集中观看会议报告回放视频、系部研讨以及个人学习等形式聆听各方专家学者、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报告,共同探讨外语教育现代化建设新路径。
3月31日下午,我院各系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,深入学习会议教指委论坛和专题论坛,探讨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构建、智能驱动的外语教育生态重塑,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等主题。
英语系组织教师观看学习了孙有中教授题为“对标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 年)》,推进外国语言文学新文科2.0建设”的报告,孙教授阐释了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对外语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引,提出推进外国语言文学新文科2.0建设的举措,包括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引领,推动跨文化跨学科融通融合;强化需求导向,升级外语类专业适配度;强化数智赋能,升级外语教学与研究。孙教授特别强调了深化“三进”工作、构建融通中外的跨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,并鼓励外语学界深化区域国别研究,形成全球胜任的跨学科知识结构。
公共外语系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仲伟合教授题为“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”的报告,仲教授从教育革命与人工智能进化历程视角切入,结合SAMR模型,从替代(Substitution)、增强(Augmentation)、修改(Modification)、重构(Redefinition)四个步骤,梳理了人工智能对外语教育的积极影响。同时通过个人研发的DEVIL模型(Distort, Exacerbate, Vaporize, Instigate, Lessen),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,强调外语教师应从意识革新、技术精通、资源整合等维度全面提升数字素养,并提出了数字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和实践建议。
日语系教师们聆听了周异夫教授题为“新时代高校日语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”的报告,周教授认为日语专业面临各类挑战,需重新审视发展方向。新时代日语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,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,加强特色建设和分类发展,各校依据自身定位和优势进行有效建设,努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结构、思辨与创新能力、中国文化理解与国际传播能力,以及数字素养与AI学习能力,同时要夯实专业基础,提高语言能力,突出优势特色,避免短期同质化。
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恰逢其时,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我院以此次论坛专题学习活动为契机,聚焦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的深度融合,强调技术赋能教学创新,多维度赋能外语教师,为教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给外语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,为探索“外语+专业”跨学科融合模式,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。
(文/图 外国语学院)